近年来,海盐县以追求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培育一批主营业务能力强、竞争力强、在细分行业内占据优势的优质企业作为“隐形冠军”企业及培育对象,引领企业转型升级。目前海盐县已连续三年有欣兴工具、宇星螺帽和恒锋工具等3家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共有联翔家居等25家浙江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是全省隐形冠军企业最多的县(市区)之一,隐形冠军培育企业数量也在省内名列前茅。主要做法如
一、统筹谋划,健全梯度培育体系
1.谋“优”育“精”,打造发展擂台。2017年出台《海盐县深化推进工业强县建设的若干政策》等工业、科技、人才政策,精准支持企业发展。主要用于强“大”、育“新”、 扶“小”、开拓市场、特色平台、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补助或奖励。同时以“415”工程为载体,做好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五大新支柱产业的提升培育,每两年进行一次“415”工程龙头骨干企业名单调整,强化对龙头骨干企业的动态管理。2018年开始实施“雄鹰行动”,推动雄鹰、豪鹰、飞鹰、雏鹰四类企业迅速发展,培育在国际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一流企业,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2.谋“大”寻“专”,搭建发展舞台。深入实施“大企业倍增计划”,大力推进重点企业培育,目前海盐县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有137家,其中10亿元企业12家。强化小微企业扶持,继续做好“小升规”培育谋划,明确“小升规”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2018年力争净增规上企业70家。建立“小升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2018年分别有64家、144家企业入库“小升规”、“专精特新”培育库,其中“专精特新”共累计300多家企业入库。同时发挥企业示范的带动作用,2018年有正丰商标等四家企业获得省“小升规”企业“创业之星”,累计共有14 家省“创业之星”。
3.谋“特”求“新”,供给孵化平台。通过大力建设“1+2+3+X”特色平台,按照产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的要求,实现特色园区的差异化发展。今年1-9月,全县园区基础设施投入43.75亿元,完成计划的83.8%。同时积极对接企业需求,实施名企名品名家战略,通过选树典型、参观学习标杆企业,精心定制管理培训课程,组织企业走出去参加展览等措施培育企业,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目前海盐县共有省创新型示范中小企业11家,省管理创新示范(试点)企业12家。全县拥有省级名牌、商标55个,市级名牌、商标437个。其中欣兴工具“创恒”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三家隐形冠军企业均为省著名商标、浙江名牌。
二、重点定制,加强要素保障支撑
1.成长定制,加快科创新步伐。 加大对企业科技投入补助力度,鼓励企业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升生产水平和劳动效率。目前,全县拥有国内首台(套)产品1个,省内首台(套)产品8个,市内首台套产品19个。同时搭建“1+X”技术转移平台,深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目前,海盐县已与上海交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1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工作站,全县有高新企业90家,已建立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4家,包括恒锋、欣兴在内的6家省级企业研究院。通过优化人才体制,大力推进重点创新团队建设。对经评定的县级及以上重点创新团队,给予10~200万元的创新资助。目前,全县拥有恒锋省级创新团队,市级创新团队12个。
2.量身定制,注入资本新血液。积极推动企业股改上市,修改完善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扶持政策,新政策给予企业股改、上市挂牌全过程奖励,并大幅提高了企业上市挂牌奖励,给予企业上市一次性奖励600万元、企业新三板挂牌一次性奖励150万元。目前海盐县上市企业达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8家,股份制企业达到99家。同时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优化金融生态。加快推进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完成政策性担保公司组建,初步形成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的融资担保体系。积极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2018年9月末,为380余家企业贷款担保总额累计7.45亿元,在保责任余额7.56亿元。1-9月,全县小贷公司累计转贷2195笔,累计转贷金额为31.8亿元。
3.个性定制,利用空间新格局。对工业项目在资金、土地、能源方面的要素保障加大保障力度,对重大项目优先配置用能等环境容量指标,重点抓好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淘汰落后产能和整治提升工作,为引进优质项目腾出资源环境空间。截至目前,完成市级落后产能淘汰项目5家,自加压力项目4343家,共腾出用能3.4万吨标煤,节约用水143.8万吨。结合海盐县“四无”企业整治战,盘活土地要素,倒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提升。截止9月底,全县共关停(签约)3243家,其中实际关停2061家,为隐形冠军企业高质量发展腾出加快发展空间。
三、精准服务,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1.实打实,开展“政企连心”惠企行动。开展“政企连心 精准服务”为主题的服务企业专项活动,县领导、县级部门领导、镇(街道)领导、经济条线工作人员全员参与;规上企业、“小升规”重点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走访全覆盖。2018年开展“政企连心 精准服务”专项活动中,列入重点走访的企业999家,其中工业企业820家。同时围绕“降成本、减负担”,着力打好企业降本减负攻坚战。通过进一步健全问题收集交办机制、信息报送机制等工作机制。县减负办将收集到的问题及时录入“企业事马上办”平台,通过县企业服务中心交办给有关部门,近两年平台共接收到企业反映问题227个,215个问题已处理(答复)。2018年前三季度,全县共减轻企业负担25.65亿元。
2.面对面,深化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通过探索创新提升培训形式,大规模、多层次、高质量地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自2012年开始,已连续七年举办高级总裁研修班,其中六年赴清华大学培训,2043年选派24位企业家赴德国进行“工业4.0”学习,累计有近350人次参加培训。2018年开始创办“工业大讲坛”,举办“股权激励”、“资本运营”和“企业文化”等系列讲座,目前已举办五期,共1000多人参加。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上,通过发放宣传册、探索建立机制等多种形式,使更多企业家增强社会责任意识。2018年海盐县发布国内首份县域企业社会责任白皮书。目前全县共有欣兴工具朱冬伟等五位企业家先后获评浙江省优秀企业家。
3.心贴心,打出为民服务加速度。“最多跑一次”按照“能减则减、能合则合”原则,进一步减少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不超过68天,一般企业投资项目50天以内全流程审批;从原来的10个“最多跑一次”事项删减为6个;投资项目备案所需的1个工作日缩短为当场办结;投资项目核准所需的10个工作日短缩为3个工作日等。实行重大项目县领导挂帅联动机制,共成立11个推进工作组动态管理,及时协调解决障碍项目建设的困难和问题。对入库的重大项目,按照土地摘牌、主体开工、竣工验收等倒排时间节点,全部推行节点化管理,工程任务细化到项、时间排定到天、责任明确到人。截止今年9月底,已排定县领导挂帅联动推进重大项目433个。